历史上有哪些***国际突发卫生事件***
2009年以来,WHO共宣布了六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一次是在2009年,随着H1N1猪流感大流行的爆发。
第二次是在2014年5月,当时小儿麻痹症似乎再次激增,威胁着根除工作。
第三次是2014年8月,当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已逐渐失控。
第四起事件与2016年的寨卡病毒有关。
第五起事件发生于2019年,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爆发的另一起埃博拉疫情。
第六起事件发生于2020年1月,中国境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发展历史:
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21世纪第一次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国在这次事件中意识到,当前人员流动速度快数量大,今天聚在一起的一群人,明天就可以分布到世界各地。公共卫生安全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自己的事情,已经成为需要全球协作解决的问题。
为了再次面对相似事件时,各国能有效预防和应对,世界卫生大会在2005年将旧条例修订为《国际卫生条例(2005)。
扩展资料:
世卫警告六大级别:
一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
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显著增加”。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北美洲)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采取措施:
世卫组织继续提供一切必要的技术和业务支持。国际多学科专家组协助调查疫情的动物源、人际传播程度、病例筛查、研究疫苗及疾病治疗。
专家组将向国际社会提供疫情局势及其潜在的公共卫生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HEIC
猴痘疫情何以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有具体原因的,首先是因为猴痘疫情本身就具备传染性,其次则是因为猴痘疫情是前所未有的,最后则是因为猴豆疫情本身就能够对社会造成破坏。
新冠疫情目前还没有过去,但是猴痘疫情又来了,这样许多人都很担心猴痘疫情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新冠疫情。但是实际情况却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这一猴痘疫情的感染人数大概超过了1.6万例,但是死亡病例仅仅只有5例,这也就意味着猴痘疫情爆发之后对于个人的破坏性还是比较小的,只不过由于传播的范围有点广,这才导致了大家的担心。
一、猴痘疫情的兴起
其实猴斗疫情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出现,最早的报告是由英国提出的,之后才有许多欧美的国家相继报告类似的病例。由于该病例此前只在非洲的部分地区传播,而且没有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方去,所以这才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随着欧美等国家被猴斗疫情困扰,再加上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将该疫情升级,这最终也就导致了对于该疫情的关注以及兴起。
二、猴痘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人员的说法,猴痘疫情能够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有重要原因的,首先则是因为猴痘疫情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与此前该疾病只流行在非洲,部分地区不一样。其次则是因为猴痘疫情是前所未有的,这已经不同于西非等部分地区兴起的猴痘,这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而且这一疫情也能够广泛地适用于世界各地。最后则是因为猴痘疫情对于世界的影响也是挺大的,尽管死伤病例很少,但传播范围很广,这也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