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社保的区别

Zbk7655|
10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社保的区别

1、险种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单指养老保险,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种;

2、缴费主体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般是当地户口农村居民、青年学生、低保户等缴纳的,社保由单位在职员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缴纳;

3、缴费方式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费用是固定的,个人全额缴纳。而社保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而且单位缴纳大部分,职工只交一小部分。

1、性质不同:

社保: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2、参保对象不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

社保: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

3、强制性不同:

社保: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城乡居民:自愿参加

4、缴费方式不同:社保:按月缴纳,按照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平均工资来缴纳。

城乡居民养老:自愿选择缴纳档次,政府根据居民缴费多少给予补贴。

【法律依据】:《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

具有本市户籍且年满16周岁及其以上年龄的农村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户籍关系从外地迁入本市满三年的年满60周岁及以上且无养老保障的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当参加或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的人员,以及已享受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不属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加范围。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包括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包括:

1、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目前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下:

1、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2、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3、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